3月28日星期五,一场7.7级的大地震袭击缅甸中部。震中位于实皆市(Sagaing),强烈的震动使得泰国、孟加拉国、中国和老挝等地都有震感。我们在当地的团队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前往实皆、曼德勒、内比都(Naypyitaw)与掸邦南部等受灾地区评估需求,后方的紧急支持团队也迅速整装待发,准备尽快抵达现场。无国界医生驻东南亚的紧急项目协调员蓬特韦德拉(Jessa Pontevedra)是其中的一员,她分享了在地震发生后第一周的经历。
身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,当我抵达内比都时,感受到的是极为沉重的震撼;身为一个人道工作者,当我走进曼德勒时,我又被深深触动。
4月1日深夜,我们飞抵仰光,随即前往无国界医生办公室接收项目简报。短暂休息后,第二天上午我们开车六个半小时前往内比都与3月30日就已抵达当地的先遣团队会合。离城市约100公里处,路面出现的裂痕时地震留下的痕迹,它在提醒着这场灾难的规模与深度。我们抵达规划较为完善的首都内比都并入住了一间旅馆,有部分能负担住宿费的流离失所家庭也在这里暂时入住。当天晚上,我们与紧急小组成员会面,拟定接下来几天的目标。身为医疗协调员,我的任务是评估当地医疗状况,包括医疗机构的受损程度,以及灾民的紧急健康需求。
地震前,内比都拥有大型医疗机构:有一间1,0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、一间500张床的儿童医院、一间500张床的骨科医院、以及一间500张床的妇产医院等。但震后,这些专科医院皆因建筑结构受损而无法全面运作,对于这座拥有11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,是极大挑战。
其中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调整,是一间妇产与儿童专科医院的转移行动。医疗人员、部分设备与病人搬迁至一栋未受地震影响的私人珠宝博物馆。馆主热心协助,愿意提供将博物馆和周边空地用来安置医院。这间原本要成为高端观光景点的建筑,转眼变成紧急医疗点。高挑宽敞的大厅内,摆满了一排排为即将分娩的孕妇准备的床铺。
原设于入口的金属探测器,如今成为分诊站。往里走则是产前和产后诊疗室。其他房间被改造成急诊病房,甚至已开始进行剖腹产手术。成为了流离失所者的医护人员,和病患家属一样也在博物馆周边搭建帐篷过夜。博物馆后面一栋像是火车站的砖造建筑,如今用作行政办公室与厨房。
我在那里遇到了医院院长,尽管情况艰难,她还是抽出时间和我们交谈,在忙碌的环境中她仍然面带微笑。医护人员、病患家属同住一地,一起吃饭、彼此帮助,也主动向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捐赠资源,整个空间俨然成了一个互助社群。大家都在尽力支撑,靠着集体的力量一起熬过这段困难时期。
原本另一间有500张床的儿童医院,也紧急迁至市区另一端,如今仅有32张病床,以乡镇小医院模式营运,而且没有手术室。在天灾之下,孩子生病,孕妇分娩等紧急需求仍在,却还要面对着病床数从500张减至32张这样的落差,显然无法应对人们的需求。
和院长的会面深深地打动了我。医护人员即使面对极度困难的情况,仍展现出惊人的投入与使命感。这种在灾难中彼此扶持的精神,在东南亚文化里,是深入人心的一部分。他们也感谢无国界医生在这个关键时刻与他们站在一起。
五天后,我离开内比都,不是走高速公路,而是改走旧公路前往曼德勒。接近曼德勒市区时,路边能看到大量塑料布搭建的临时帐棚,可能有上千人暂居其中;而其对面则是一片断垣残壁。
接下来几天,我们走访曼德勒多间医院,所见相似:屋毁人散,城市一片狼藉。许多灾民生活脆弱,无法获得基本的饮水与卫生设施,甚至连最基本的尊严也难以维持。
部分家庭选择留在自己家附近,即使房屋受损严重,仍搭帐篷住在大门口、前院,甚至直接住回有倒塌风险的建筑,只为了能用到卫生间等基本设施。当地医院虽部分可运作,但外部多以简单帆布勉强遮蔽,为伤者提供急救服务。
在整个评估过程中,我们的团队已开始提供基本健康问诊、心理急救,并与当地民间组织合作分发卫生用品包等非食品物资。我们的后勤团队也一直尽力恢复供水和卫生设施,在流离失所家庭寻求庇护的寺庙设置临时厕所,协助上百户家庭获得基本卫生条件。
雨季将至,挑战也越来越多。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在城市里无家可归,疾病传播风险又升高,整体援助难度将倍增。
当我抵达内比都,身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,我感受到的是极为深沉的震撼;但当我走进曼德勒,身为一个人道工作者,我被深深触动。
眼下,社区都在想办法互相扶持。我记得,在内比都旅馆偶遇的一对夫妻。他们跟我一样清晨在运动,那天正好是丈夫生日。他说,“我们的家也没了,但我们还算幸运,应该回馈社会。” 他的生日没有庆祝派对,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发前往受灾社区,分发食物、水与生活用品。
我也记得那位来自受灾较轻地区的医生,他号召同行组成临时义诊队,很快地便收到国际捐助,迅速运作起来。这些人们自发的力量,展现了社群的韧性与温暖,然而我不禁想问:靠着这份力量,可以持续多久?
目前,我们的紧急团队几乎昼夜不停地投入行动,不断评估、响应灾区需求,并与当地社群携手合作。这场震灾的复原之路仍漫长,我们必须坚持同行——因为每一位灾民,都需要获得拯救生命的人道援助。